「食育」兩個字,對很多人說也許有點陌生。
對我來說也是一樣,在主婦育兒的小小世界中,似乎從來不曾聽過這個名詞,然而在稍加了解後便明白。
「食育」其實就是我一直貫徹在日常生活中的「飲食教育」。
細想我的成長過程,似乎並沒有被灌輸正確的飲食觀念。
不懂得買食品前要仔細閱讀成分、不知道每一餐攝取的澱粉、蛋白質及蔬果要合乎一定的比例,也不曉得早餐那杯豆漿裡的含糖量是多少。
生了第一個孩子以後,很重視他的健康。
自己動手做副食品時,很認真的閱讀了營養學博士撰寫的副食品守則。
從中了解寶寶的副食品中需要包含主食(澱粉)、蔬菜及蛋白質三大類的食物群,才算是營養均衡。
而蛋白質更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營養,在寶寶5個月大時就能適時的添加魚肉或蛋黃到食物中。
(即使是大人,若缺乏蛋白質,也會讓代謝變慢,甚至使免疫力下降喔!)
另外,隨著寶寶的成長,食物的狀態也要逐漸的做調整。
大約在寶寶8月大時,寶寶吃的粥就能慢慢調整為濃稠的5倍粥,不再打泥,煮至用手指輕鬆一壓就能捏碎的程度。
訓練寶寶使用舌頭及上顎壓碎食物。
等到寶寶11個月大時,就進入了輕度咀嚼期。
這時期的孩子已經發展出發達的口腔肌肉,舌頭壓不碎的食物,會使用牙齦來咀嚼。
所以照顧者務必要留意孩子進時的狀況,適時的為孩子的食物作變化喔!
孩子的咀嚼能力與語言發展有很大的關聯性。
(一直吃泥狀食物到2、3歲是絕對不ok的喔)
此外,食物中的糖量也是我一直留意的重點。
很多人不知道,一小罐市售的豆漿,含糖量就高達30g或以上。
(成人一天糖的攝取量,建議不要超過30g,而孩童的攝取上限則是15g)
我也很常提醒臉書上的網友,不要讓孩子吃高糖的麵包當早餐。
隨便一個超市裡賣的奶酥、菠蘿或紅豆麵包,含糖量都有20~30g。
誤以為高糖麵包是營養早餐,卻在不知不覺間就吃掉了健康,造成肥胖、影響生長發育,甚至是視力。
這對我來說,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。
尤其是近期,已有研究明確顯示,糖分正是造成胰臟癌的元兇。
然而,我們生活中相關的教育卻似乎一直不足。
農純鄉這個品牌一直致力於增進國人的健康,以方便、美味為前提,讓國人能更便利的攝取到身體所需營養。
真空包裝的發奶茶跟滴雞精,都是造福產婦的聖品。
還有農純鄉的寶寶粥,也是以雞精為湯底熬製的喔!
便於攜帶、加熱方便,天然又營養!
小鐵跟阿蕎還是嬰兒時,都吃過為數不少的農純鄉寶寶粥。
我記得很清楚,我們住家附近的藥局都沒有販售農純鄉的寶寶粥,而是販售其他添加了化學調味料的寶寶食品。
我不願意讓孩子吃進含添加物的食品,所以都是特地開車到15分鐘車程外的藥局選購農純鄉。
真空包裝的寶寶粥,外出時加熱很方便。
有時候在家,媽媽還會自己額外加料喔😆
下圖這是小鐵約1歲2個月時的紀錄,當時的他已經有很不錯的咀嚼能力囉!
小鐵是寶寶時,農純鄉只有一種口味的寶寶粥,後來又研製出好多不同的口味呢!
很常看到家長為了方便,直接購買便利商店的小蛋糕和乳酸菌飲料給孩子當點心。
(以上兩個商品的組合,孩子一口氣就會吃下40g的糖!)
「食育」在台灣的推廣,我覺得是十分必要且勢在必行的。
唯有為人父母者有了正確的飲食觀念,才能將正確的飲食習慣傳承給孩子。
農純鄉大力推廣「食育」的用心,十分令人感動。
這是孩子們繪本中的圖片👇
孩子們都知道,澱粉是身體熱量的來源,所以我們必須吃進足夠的米飯、麵食或馬鈴薯......。
蔬果能補充纖維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所以我們也要多吃。
牛奶、優格跟cheese有大量鈣質,能幫助我們的骨骼強壯。
而魚、蛋、肉類則含有組成身體細胞的蛋白質,更是必須適度的攝取喔!
至於點心,不是不能吃,只是必須留意攝取份量。
點心帶給孩子很大的進食樂趣,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該被剝奪的享受。
讓孩子了解飲食觀念並學著自制,是照顧者的重要工作。
如果很想吃家裡媽媽做的蛋糕,就要婉拒餐廳老闆娘招待的那杯鮮奶酪。
一次只能吃一種點心是糖分不攝取過量的原則喔!
照顧者有了正確的觀念後,便能在生活中,將正確的概念一點一點地傳遞給孩子。
這是參加農純鄉「食育小學堂」時,孩子們親手製作的毛毛蟲飯糰便當。
有白飯、義大利麵、蔬菜、肉類、雞蛋跟水果,營養非~常的均衡。
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,對他們肌肉的發展非常有幫助,也能更擅於精細動作喔!
不管是捏飯糰、使用曬衣夾、洗碗,都能讓孩子的小手更有力氣。
媽媽我不會太熱心的協助孩子,旁邊看了不知道會不會覺得我沒有愛。
有時候適時的放手也是一種愛啊😆
有良好的自理能力是媽媽對孩子們的期許,有點黏又不太黏就是我們的親子關係。
這是老師前來指導阿蕎正確的剪刀使用方式。
阿蕎在家其實很常用剪刀,連厚紙板都剪得下去喔!
所以她要剪益生菌包裝袋的時候媽媽也沒有主動幫忙。
(如果真的需要協助,孩子要主動開口)
自己做的餐點最好吃了!
平時在家,我們也會一起動手製作餐點。
自行製作的披薩,當然也要富含各種營養喔!
把「食育」帶進生活中,「食育」可以很簡單。
我們的披薩配料有番茄、蘑菇、玉米跟無添加熱狗。
自己動手做,好玩又健康。
而點心在家自己做,也能更精準的控制原料及糖量呢!
但當然,我們每一位都是身兼數職的忙碌現代人。
外食和購買市售零食,也是生活中必要的。
所以選購商品時閱讀成分及營養標示,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生活技能之一。
偶爾在便利商店裡,媽媽會讓孩子挑選自己想要的點心,再由媽媽閱讀成分。
這是「食育小學堂」上課當天,老師為孩子講述毛毛蟲的故事。
毛毛蟲要努力吃營養的樹葉才會健康長大,蛻變成蝴蝶,孩子們也是一樣啊!
含有人造奶油(氫化植物油)的點心,是我們一定會避免的。
而含色素的果凍、蜜餞等零食,甚至會引發孩子過動、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。
最簡單的判斷基準,就是看食品材料的多寡。
如果是天然材料的手工餅乾,材料一定只有糖、蛋、奶油、麵粉......。
食材如果是一長串的,我會直接拿給小鐵看,讓他知道這不應該是食品自然的狀態。
看過一篇關於日本食育的文章。
作者分享,在日本小學,學校的營養午餐菜單不光是列出菜色,同時也會讓孩子們知道,每項菜色中所含的是什麼樣的營養素,分別對身體又有那些好處。
蛋白質會讓骨骼和肌肉強健;五穀飯、麵條裡有碳水化合物,吃了會讓身體有力氣。
這樣讓食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的方式,真是讓我大開眼界。
不知道目前台灣小學是不是也有實行這樣的方式呢!
下圖是小鐵踴躍回答老師的提問👇
小鐵很愛的幼兒雜誌裡有提到,生活中存在有很有細菌,但有的細菌,像是乳酸菌,是對身體有益的喔!
農純鄉的益生菌還特別添加大本山葡萄萃取物,該萃取物經實驗證實能有效預防腸病毒!
用天然草莓果乾調味,孩子們都超喜歡。
單包裝的設計也很便利。
不過再好吃的東西,都還是不能無限制的攝取喔!
並不會因為孩子們喜歡,我就讓他們接連的一包接著一包吃。
這是媽媽我的原則,目的也是要讓孩子學習自制。
農純鄉益生菌的建議量是一日一包。
孩子們在吃的時候都很享受呢!
很開心能參加農純鄉「食育小學堂」這場意義十足的活動,也希望正確的食育觀念能透過大家,逐漸的擴散開來,讓更多人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,並把正確的飲食觀念傳遞給下一代。
更多食育觀念,請上農純鄉官網查詢 http://bit.ly/2Zn7QI7
粉絲頁在這裡http://bit.ly/2ZlwLvi